肯尼亚

徐冰不立文字的禅意与深意

发布时间:2021/6/6 4:23:29   点击数:
老中医治疗白癜风 http://m.39.net/news/a_6210195.html

当我翻阅徐冰的新书《徐冰:思想与方法》,年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观看同名展览的震撼感又在心中浮起,且通过细读作品再次确认了我对于从未谋面艺术家的判断:他的创作原动力,来自自身的问题意识和长期兴趣;创作是他思考的物质呈现,技术难度则使思想力度和传播广度以乘数级倍增。他的作品犹如手工匠人织成庞大而精细的迷宫,需要观众用心体悟才能得其要领。

天书图片来源

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

这本书分为六章,只有数字序列而没有章名,第一章和第六章为纯文字,前者是徐冰对部分代表作品创作缘起的简要陈述,后者为由近及远排列的创作年表,第二至五章皆为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作品图片,囊括了从他年到年的创作。看得出徐冰在书中有意减少对概念的使用,因此只是将作品分为四类而未做类别命名,那只有读者自行脑补了。我将这四类作品概括为早期作品、文字题材、动物题材、社会题材,用“题材”一词其实不太准确,这也正呼应了徐冰在创作中一贯传递的文字表达有限性问题。

徐冰最为世人熟知的作品,当然是以文字为对象的创作了。受任北大历史系教授的父亲和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母亲影响,他从小对文字、书籍有浓厚兴趣,文字因而成为他反复演绎的母题。但在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,身处不同的物理和文化世界,伴随思考的进化,创作也在持续演化中。

《思想与方法》展览图片来源

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

徐冰的文字题材创作始于年《天书》,延续至今,又可以分为出国前、出国后、回国后三个阶段。第一波,出国前完成大部分创作的《天书》,四千多个假汉字和如假包换的线装典籍,是他以反叛文字方式反叛艺术;第二波,出国后,《A,B,C…》对英文字母据其发音进行中文转换,《英文方块字书法》先把英文字母变形为汉字的偏旁部首,再将英文单词写成方块字,都是亲身经历感受中西文化碰撞后对于两种文化嫁接、融合的想象;第三波,回国后,将视点更多落在中国文化特性和接续问题,中国文化中书画同源,字也是画,画也是字,他运用传统山水画中的“程式化”画法,以类似偏旁部首组成汉字的方式,将清朝画谱《芥子园画传》中的部分图画重组成为《芥子园山水卷》。

这些创作,无不体现了他的问题意识。从《天书》对于文字、概念“霸权”地位的警觉,意图打破日常认知、日常经验,到之后的创作中,更着意于文化的融合和新生,问题意识贯穿着徐冰的艺术创作。他曾说,“你生活在哪儿,就面对哪儿的问题,有问题就有艺术”,由于他大跨度的生活空间,北京、河北乡村、美国中西部小城、纽约,以及在世界各地做展览,又回到北京,地理和文化的多样性交集让他产生更多问题,也将问题转化为作品的张力。

《A,B,C……》

徐冰的思考,和学者一样,都以问题意识为起点,对问题的疑惑推动着他的创作。但他和学者运用的手段不同,学者运用概念,从概念出发进行分析论证,而徐冰警惕和反对概念的束缚;结果也不同,学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,而他是要改变观者的思维,打破那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概念,启发人们换个角度思考。就像好的老师,提出问题,推动思考,但不给出结论。

长期的兴趣和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jiongj.com/knyfz/21526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